如何对待小班孩子的打人问题?
作者:小四班 来源:小四班 发布时间:2017-01-10 浏览次数:1224
如何对待小班孩子的打人问题?
宝宝们能比较好的适应幼儿园里的集体生活,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们玩游戏,愿意和同伴说说话。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好几个小朋友出现了打人问题,引起了老师、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关注。 在班级里,孩子报告关于“打人”的报告一直不停。有的爸爸妈妈很担心的和老师交流:“宝宝回家说有人打她(他),我们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别人欺负。”有的家长知道孩子在班级被打了,直接去指责打人的孩子。也有家长要求老师为孩子换座位。其实这些情况在幼儿园里是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一种常见的现象。
在孩子发生这种纠纷时,需要老师、家长仔细分辨原因,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同伴交往。通过对班级中孩子的观察、和一些家长的沟通,我们发现孩子“打人”的一些原因:
一、不善言辞,表达不当: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,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。同时,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、大班相比还较差,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。和其他同伴玩耍时,常把摸摸别人、碰碰别人,其他孩子认为这叫“打人”,其实,这是他“示好”的行为,宝宝并不喜欢攻击别人,他还是喜欢和大家一起“玩”。
二、遇到挫折,不知如何处置: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。他们容易激动,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。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。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,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。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,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“情绪化”的。当孩子遇到挫折(如被别人拒绝),常以打人表示其不满的情绪。
三、要对方服从: 宝宝喜欢游戏,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,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。这一特点在小班幼儿身上十分突出。小班的孩子与玩伴之间的游戏规则,常是“我懂我的玩法,不懂你的规则。想跟我玩,就要听我的。”双方一旦意见相左,就大打出手了。
四、习惯性打人 每个孩子家庭教养的方式不一,有些家长(特别是祖辈)对孩子比较骄纵,发现孩子有打人的情况也不制止,甚至觉得孩子胆子大,以后不会吃亏。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孩子遇到争执时习惯性的去打人。作为老师,对于爸爸妈妈们的担心我能理解,这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。在遇到这种情况时,爸爸妈妈们通过和宝宝交流、老师沟通,了解情况后,对孩子进行帮助和指导,鼓励“打人”的孩子认错,唯有认错,才有改错的可能。告诉孩子,即使他犯错,只要改正,永远是爸妈的好孩子,爸妈还是永远爱他。引导“被打”的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:可以告诉老师(家长)寻求帮助,可以大声的警告“打人”的孩子,表达自己的不满等等。同时,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,为人父母,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。
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,我不赞成一遇到情况就要求给孩子调换座位,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一个消极的暗示——躲、回避,而不是试着去解决问题。在孩子出现“打人”情况时,我们会和发生争执的孩子交流,也会和周围的孩子交谈,了解事情的情况——孩子打人,是无意?还是有心?是习惯?还是模仿而来?还是得先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,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协助孩子克制脾气,改正动手的习惯,孩子打人的行为才会相对减少。在孩子出现问题时,我们还会根据当时的情况,和孩子一起讨论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,创设情境让孩子练习、使用。
更多»相关新闻
- 2017-12-28中四班—《别再这样奖励孩子》
- 2016-11-16小一班幼教咨询
- 2018-04-24大五 4月幼教咨询
- 2017-06-02大一班:教育随笔5月《孩子一起来跳绳》
- 2016-10-31面对挑食偏食,是坚持还是妥协?
- 2018-03-30中一班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