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应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
作者:小四班 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7-02-28 浏览次数:1185
家长应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
孩子们在一起玩耍、游戏的过程中,经常发生一些冲突、纠纷,这是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孩子之间的冲突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,有利于孩子学习与人交往、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,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。因此,面对孩子的纠纷,家长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。
1、镇定情绪。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,如,“他打你你就打他”鼓励孩子去和别人打,认为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;还有的家长认为别的孩子不好,就限制自己的孩子与其交往,这都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。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“爸爸,妈妈向着我”的错觉。而应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:“爸爸、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才能发表意见。”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。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,家长不能给予诸如“是谁先动手打的?”“你没有动手,对吗?”等错误的诱导、暗示,而鼓励孩子讲出真话,做个诚实的孩子。
2、分析情况。爸爸、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,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,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,还是自己孩子不对;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确实以强凌弱,以大欺小。在找到事情根源后,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,而应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,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,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,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。
3、解决纠纷。家长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,应该冷静的态度,理智的进行处理,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,无论谁是谁非,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。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对,要批评教育,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,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,有礼貌,勇于承担责任,知错能改的好孩子。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,也要认真分析实情,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:“你是对的,你比他做得好。”家长的肯定,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,产生自豪感。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、胆小的孩子来说,尤其重要。
4、互相交心。幼儿间发生争执时正常的,家长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、游戏时,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,不要小题大做,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。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,彼此谅解,和和睦睦,易使孩子受到感染,化干戈为玉帛,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。
5、鼓励交往。作为家长,一定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、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。相反的,更应创造条件,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,让孩子在交往、冲突、纠纷中获得更多经验,促进其社会性的更好发展。
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
第一,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,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。
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。素质培养要从小抓起。可采用做游戏、讲故事等方式。
第二,进行分享训练,让孩子体验分享乐趣。
分享,就是共同享受,自己高兴、快乐,也让同伴高兴、快乐。
第三,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,培育团队协作精神。
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,当一个活动的目标和手段是参与者积极地互相依赖时,最能够强化合作意识。例如游戏活动、文娱活动、体育活动等就是如此。
第四,多看别人优点,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。
第五,学会谅解、宽容,增强合作共事能力。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与父母、与同伴、与老师、与邻里的关系,使孩子学会一个“合”字,成为一个热情宽厚、善于合作的人。
更多»相关新闻
- 2017-06-02大一班:教育随笔《当孩子摔倒以后》
- 2017-11-29大五班 11月份教育随笔"对孩子多一些鼓励“
- 2018-10-25幼教咨询
- 2017-12-28中四班—《别再这样奖励孩子》
- 2016-12-27大二班教育随笔“如何对待孩子发脾气”
- 2016-11-29小二班教育随笔